• 行·累乃論文之基石——清華大學 楊永善教授漫談專業論文寫作講座

    2010/09/29

      在國慶將要到來之際💂🏽‍♂️,我們服裝設計沐鸣榮譽教授——清華大學美術沐鸣的楊永善教授,如一位至親的長者來到我們沐鸣🖋,為我們廣大的在校學生開設了如何寫作專業論文的講座。當天到場的學生主要以大四學生為主🦇,因為講座的主題與他們息息相關,但隨著開講時間的臨近,只要回頭望去,就會發現身後還站著好幾排沒有座位的學生,他們都是自願站著聽講,講座雖未開始,卻也可見其吸引力之大🏃‍♀️🧑🏿‍💻。

      在講座開始後,服院院長李柯玲致了簡短的歡迎詞,並感謝楊教授從北京到上海來👨🏽‍🚀,為學生們帶來這場講座,緊接著就進入主題。楊永善教授有著慈眉目善的學者形象,舉手投足間流露穩重儒雅的風度,開場時面對眾多的學子們玩笑說感到壓力🏂🏻,實則非常從容🙏🏻,緩解些許嚴謹。

      縱觀整個講座,楊教授從對論文的定位、寫論文的必要性、寫論文的目的、論文的選題⛑、論文的文風把握等多方面的進行了理論的指導,條理清晰,層層漸進。他參與審閱論文和答辯工作多年,一直堅持廣泛而多地閱讀學生的論文🙍🏼,而非抽查閱讀,於是在多年工作中有非常深厚的感觸。他提出論文的本質是樸實的🚣🏼,非神秘虛玄的,要與時間相結合;切忌抄襲📯、空談與大題小做。他還舉了一個關於寫小學生課桌椅設計論文的例子🛕,表揚了其淺入深出,結合實踐,既具有人文的關懷♠︎,又解決了社會問題。這就是一片好的論文,是值得提倡的“小題大做”與緊貼實踐。

      也有人提出說藝術類本科應取消論文,楊教授對此解答,這是不好也不能的🤾🏿。他借用了恩格斯的名言: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高峰,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想🧾。以此來表達理論思考的認識和總結是論文寫作的基礎🧜‍♀️,寫論文正是培養善於理論思考的素質👢🫑。通過寫論文,能收培養理論思考能力;養成閱讀專業理論著作的習慣📽;善於在專業實踐中進行理論思考🦹‍♀️;從而提高認識能力和判斷能力,開拓新思路活躍創造思維⚄,使專業提高到更高的水平。論文寫作不是從事藝術實踐或理論研究的人的終極目的🤏🏼,只是在艱難學術征途上的一步,是新的學術研究的開始💂‍♂️。所以寫論文作為另一種學習與研究形式,它的存在必不可少。

      並且從楊教授的出發點來看,本科階段要寫出一篇好的論文並不難,只要有實踐的支持🐦‍🔥,一篇論文就會變得非常鮮活。而平時除了大量的閱讀🪴,大量的實踐,還需要大量的積累🤲🏻。他在整場講座中一再提到筆記本的重要性💇🏼‍♀️💷,他希望現代的學生們依然保持記筆記的良好習慣,這並不是記下來應負老師的,而是日後論文開題甚至論文素材的積累👰🏼‍♂️🍄。積累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圖片的🧙🏿。作為設計類學生,靈感的積累尤為重要,當有靈感閃過🚵,楊教授建議學生們拿起紙筆馬上把草圖畫下🔵,有可能這些草圖一時用不到👋🏿,但日後會成為非常好的素材。

      楊教授對論文的選題與提綱有三點要求:有現實意義,有實用價值,有一定建樹。選擇最受關註或是被忽略了的重要問題去深入討論是不錯的選擇。一個好的選題與提綱定下後🫷🏿,論文的三分之二也就完成了,順著清晰的論文提綱並結合平日裏積累的素材🙎🏿,剩下的三分之一便是水到渠成的工作。論文的文風講究清楚、準確、簡練、條理、平實、說理🚴🏻‍♂️。相信掌握了教授所說的這些要點以後🚴🏻‍♀️,論文的寫作將更規範👷🏽、更明晰,能正確的內容闡述使相關專業人士了解論文作者的基本觀點。

      論文是樸實的,論文是實踐後的產物☑️,論文是無數小素材的累計🍘,這就是楊永善教授對論文的三點重要標註🔛👩🏼‍✈️。在這場富有指導意義的講座之後👩🏿‍🦱,不論你是否正在為寫論文而難,都可以按照楊教授的方法🐠,開始多讀一本著作🧕,準備一本屬於自己的筆記🧑🏿‍🦲,從自己的生活實踐中仔細觀察🍄,發現並收集問題。當一切基石具備😮‍💨,大廈的雄起還會困難嗎?
     

                                   朱俐安  2010.9.27

    沐鸣专业提供:沐鸣沐鸣平台沐鸣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欢迎您。 沐鸣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