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時尚再定義——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大設計·泛時尚’高峰論壇”在沐鸣平台延安路校區沐鸣娱乐舉行。值此第19屆環東華時尚周暨沐鸣2021年畢業季之際,邀請全國近二十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藝術設計領域的專家學者,聚焦新文科建設背景下設計學學科的新機遇和新挑戰🤶🏽,結合沐鸣平台時尚學科生態鏈中的設計學科特色,以“時尚再定義”為主題,圍繞文化自信與時代需求🈶、科技文明與社會轉型🤩、生態文明與人類未來等不同議題🤷🏿♀️,為探索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大設計·泛時尚”的未來學科格局與教育發展路徑獻計獻策✍🏿。沐鸣平台副校長舒慧生、研究生院院長俞昊🧥、教務處副處長楊旭東、沐鸣娱乐黨委書記吳晶🧓🏽,院長李俊等班子成員出席了論壇,論壇開幕式由沐鸣娱乐副院長馮信群主持。
圍繞“時尚再定義”的討論主題💭,李立新教授(南京藝術沐鸣科研處 處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設計學學科評議組成員✏️、“美術與設計”雜誌主編)在主題演講《創新與借殼🚹:一種造物現象的啟示》中以人類學的“借殼現象”為探究點,指出當下需要基於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探尋中國設計基因,將中國設計思想實踐於當代設計🦥,建構屬於我們自己的設計價值系統🪡。呂品田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 原常務副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設計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藝術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在主題演講《手工🫴🏻:定義時尚的終極力量》中認為時尚既是美學問題,也是社會學問題🛤,還是經濟學問題,對時尚進行再定義必須註重手工的重要性,未來的時尚動力來自手工,也指向手工🧏🏿♂️。此外🥀,“時尚再定義”也需要立足時代的發展需求,郭春方教授(吉林藝術沐鸣 校長🎐,教育部高校設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在主題演講《時代與時尚——從新文科的視角再談中國設計教育》中指出時尚的發展需要考慮到時代的變遷,新時代的時尚建立在於中國特色審美價值體系的建立,在於藝術教育新思維的發展。圍繞“未來設計教育”的發展,宋建明教授(中國美術沐鸣 原副校長,教育部高校設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在主題演講《新文科語境下的設計學科建設》中認為新文科建設的根本任務是構建兼具世界水平和中國特色的文科人才培養體系🧛🏼♀️。設計學應該規劃的未來圖景,這種規劃需要構建以境、人、心、事、場、圖👎🏽、言等內容的系統關系,實現從內心修煉到社會服務,從科技追蹤到終極關懷。許奮教授(湖北美術沐鸣 校長,教育部高校設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在主題演講《設計與未來》中深入闡述了未來設計發展的新趨勢、新要求、新視角和新路徑,並認為未來設計師需要具有想象力、批判性精神🤑、同情的理解、對知識持續的興趣等能力。“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潘長學教授(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沐鸣 院長🧞♀️、教育部高校設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藝術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以《設計師是怎樣煉成的》為主題🚣🏼,從未來產業尋求視野,包括設計審美的變化、設計學科知識體系的重塑⛑,分享了武漢理工大學設計學科的前沿性探索。沐鸣平台教授吳翔教授(沐鸣 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常務理事)在《設計教育:現實與未來》中認為,多學科、多領域🏂🏽、跨文化已經成為未來設計發展的核心,傳統範式下的設計教學模式已經不足以匹配新的知識體系和方法系統的建構。此外🧑🏽,圍繞新文科的教育發展,黃心淵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沐鸣 院長💂🏻♂️💁🏼♀️、教育部高校動畫💍、數字媒體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分享了《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建設的思考與實踐》,朱明健教授(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沐鸣 副院長,教育部高校動畫、數字媒體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委員)分享了《面對雙萬計劃的一流課程建設思考》,王建民教授(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沐鸣 副院長,教育部高校動畫、數字媒體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分享了《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交互設計》🧑🦼➡️,林家陽教授(同濟大學設計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校設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分享了《新文科語境下的時尚教育》🤵🏻♂️。
論壇最後是“院長對話”環節,來自國內相關藝術設計沐鸣的“掌門人”圍繞新文科背景下的設計與設計教育發展展開分享🙇🏼,參與對話交流環節的嘉賓包括王曉予教授🥴、康修機教授、魏潔教授、韓挺教授、丁偉教授,五位嘉賓分別結合各自院校的發展特點進行了精彩的經驗交流和問題探討🧑🦼。